close

20300542519619139945613074647_s.jpg

線上看三國

花了近一個多月的時間將三國共95部的影集看完,發現我並非不愛歷史劇,反倒發覺自己愛歷史劇甚過現代影片。學生時代對於史事是最傷腦筋的,老是背不住朝代的順序,以前在課本上的這些三國時代人物,透過影片的呈現,更加深了對他們的印象,如果上歷史課能用影片來教學,對於歷史的改朝換代的順序以及原因為何,比起文字的敘訴會讓人更加容易理解與記憶,如果真能用這種方式來上課,應該對很多不愛死背書的人而言,是最快樂不過的事了。

 

看完三國,心理有感而發,在那時代的人才若是生在現代不知道情況會如何?曹操劉備司馬懿諸葛亮關羽張飛周瑜孫權、魯肅...等。像這些人物出生在三國那種科技很不發達的時代,善於作戰的人就容易成功,我們常說時勢造英雄,每個人都具有自己的人格特質,因為具備的特質不同,生在不同時代,就會有不同的人生故事吧!

 

其中對諸葛亮的人格特質是我最為感念的一位,他將智謀忠誠謹慎的態度用來輔佐劉備以期能統一天下,尤其在劉備過世後他為了完成劉備的心願,花了10年的時間六次北伐,日以繼夜的為國付出,那份努力,讓人很動容,雖然心願沒成,但那份堅毅的精神確實對世人產生很多的影響力,直到今天還是很多人很讚嘆他。在三國時期的諸葛亮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也因為在那樣的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社會動盪,更使他的聰明才智能顯露出來,在與敵人相互的作用下,使他成為英雄人物。千百年來諸葛亮成為了智慧的化身,其傳奇性故事一直為世人傳誦。

 

對於諸葛亮之名在求學時代就聽聞歷史老師歌頌過他,雖然當時對這位如神仙般的智者的故事沒有太多的涉略,但是心中卻景仰他的。多年前曾看過一部電影赤壁之戰,諸葛亮(金城武飾)與周瑜(梁朝偉飾),謀劃得當,大破曹操80萬而取勝,這部電影對孔明的印象更深刻,對他的睿智有著莫名的讚賞,也許電影過於炫染或誇大,但也無損於我的初衷,或許金城武飾演的關係吧,呵呵呵,帥哥再加上智慧謀略揮灑自如,任誰對孔明的形象都會有加分的效果。

 

這次將三國完整的看完之後,對諸葛亮的智謀是無話可說的,他在天文、符咒、奇門遁甲上研究很深。諸葛亮嫻熟韜略,多謀善斷,長於巧思,曾革新“連弩”,可同時發射10箭;作“木牛”、“流馬”,便於山地軍事運輸;還推演兵法,作“八陣圖”

在與司馬懿交兵時,運用八陣圖大破魏軍取得勝利,諸葛亮將八陣圖與陰陽太極靈活運用在軍陣中,讓聰明過人,用兵得當的司馬懿吃了一次敗仗。

 

還有一次用了空城計,也讓司馬懿喪失了一次生擒諸葛亮的機會。話說諸葛亮駐守楊平,兵少力弱,司馬懿聽到此消息,率大軍直逼西域,此時駐守楊平的將士們得知後都非常的驚慌失措,不知如何對付,唯有諸葛亮態度冷靜,命令全軍把軍旗卸下,一切號令皆停止,軍士們不能走出營帳,整個駐軍地點見不到一個人,接著他命令守衛大開西邊的城門,軍士們扮成老百姓在城門的街道打掃,若魏兵到的時候,不可擅自行動。孔明於是披上鳥羽製的外衣,戴上青絲帶頭巾,並在城上觀測敵情的樓房靠著欄杆而坐,燒香彈琴。

 

司馬懿領軍來到城門外,見到笑容可掬的孔明坐在城樓之上,燒香彈琴,城門內外有多名百姓在低頭掃街,旁若無人。司馬懿看完後,覺得非常可疑,便到中軍叫後軍當作前軍,前軍當作後軍,向北方山路撤退。次子司馬昭問:「莫非諸葛亮軍中無兵,故意製造現在的情況,父親為何因這樣而退兵?」司馬懿回答:「諸葛亮平生謹慎,不曾冒險,現在大開城門,必有埋伏。我軍若進攻,則中他的計謀,以你的輩分哪裡會知道?應該盡速撤退。」於是兩路兵全部撤退。

 

孔明見魏兵撤退之後,拍手而笑,眾官沒一個不驚訝,於是就問孔明:「司馬懿是曹魏的名將,今天共有15萬精兵到此,見到丞相便速速撤退,這是為什麼?」孔明回答:「這個人料到我平生行事謹慎,必定不冒險;見到如此狀況,便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我並非冒險,實在是因為不得已而用這方法。

 

眾人聽到後皆驚訝的折服,並讚嘆的說:「丞相如此高明的計謀,神鬼莫測。若是我們的看法,一定棄城而逃。」孔明說:「我軍只有2500名,若棄城逃跑,必定不能逃的很遠,這樣能不被司馬懿抓住嗎?」說完,拍手大笑的說:「我若是司馬懿,必定不撤退。」

 

兵法即是心法,孔明善用心理戰術,這也是他能夠以寡擊眾的原因。(空城計是孫子兵法三十六計中第三十二計,空城計是一種心理戰術。)除了善於用戰術,冷靜謹慎與從容不迫的態度,也是致勝的關鍵。

 

諸葛孔明曾坦白地說過:“平生所患者,獨司馬懿一人而已。視司馬懿為他的對手,最頑強的對手,所以他覺得在戰場上最好不要遇到像司馬懿這樣的對手。不過在戰場上你的對手不強,也不會有值得人們歌頌的戰績故事。司馬懿的多疑善變不輕易流露內心情緒聰明內斂還有那股軟磨硬抗性格,讓孔明懷有一种恐懼感,一种內在的恐懼感。這也能讓諸葛亮更謹慎小心的對應這樣的一位敵人。

 

古人說:“料事者先料人。”要預料一件事情,首先要預料一個人,要充分吃透一個人。諸葛亮是個聰明人,他的對手司馬懿也是個聰明人,所以諸葛亮才能神機妙算,算定司馬懿不敢貿然破城。

 

像諸葛亮這樣擁有智慧與滿腹學識的人,如果在我們的職場上出現類似像他一般的同事時,你是欣賞他亦是忌妒他呢?!諸葛孔明雖然聰睿但還是有人對他很是吃味,劉備對他的愛護讓結拜兄弟關羽張飛很忌妒。周瑜更是妒恨諸葛孔明。

 

在三國裡面,周瑜算是能夠觀照全局的聰明人物了。但是遇到諸葛亮就統統失效了。諸葛亮和周瑜最大的差別在於,諸葛亮看得到別人,也看得到自己,但周瑜卻只看得到別人,看不到自己。諸葛亮比周瑜多出來的,是人生一種更高層次的聰明---智慧。

 

智慧是一種生命的態度,一種內在的觀照,往內在去看到自己內在的心靈,能夠看到自己的優缺點,進而才能看到別人內在的心靈以及他人的優缺點在哪。

周瑜向來是個好大喜功,他一切的努力,都是要從別人身上獲得掌聲。對於必須靠這麼多掌聲與讚美才能滿足的人。無法在面對事情的時候看到自己的內在。周瑜自己沒有看出這點,當然很容易就落入了諸葛亮的操控之中。

 

很多人的人生都是這樣,然而這很可能造就痛苦的開始。人往往習慣先去注意自己的優點,而忽略了缺點。假如你懂得從整體去觀照人生,也許就不會只注意優點而疏忽了缺點。

 

看到別人的好,若是沒有寬容的心胸,很容易產生忌妒之心,處事就容易有偏頗和比較,無論是在職場上或戰場上無法包容他人的優點,沒有寬容的雅量,虛心求教,最苦的還是自己,等於是拿別人的優點來刺傷自己,消耗自己的能量,最最愚蠢。

 

有時候我們會看到自己的父母親特別疼愛其他手足,內心極為不平,尤其被疼愛的手足各方面又都優於我們的時候,內心氣憤極為不平,認為自己不受寵愛,是因為自己不夠好,日積月累下來,自信心喪失自卑心油然而升,怨天怨地認為老天爺不公平,這樣生活真的是很痛苦。

我們常常都看到別人的好,忽略自己所擁有的,這世上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無論你怎麼比較,永遠都無法滿足的。唯有迴觀反照自己,認識自己,才能將自己所長發揚光大。別再把眼光都放在別人身上了,懂得善用自己的才能,才是最能滿足的人。

 

話又說回來,周瑜見諸葛亮有才幹,總想找機會除掉他。周瑜藉以公務為由,要諸葛亮10天內趕造十萬支箭。沒想到諸葛亮答應了,還說只要3天時間就能備齊。周瑜和諸葛亮立了軍令狀,周瑜很高興認為這次失敗就可以藉此除掉他。

諸葛亮悄悄找來魯肅,說:“請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士兵。船用青布蓋起來,在船的兩邊紮上一千多個草把子。”魯肅答應了。到了第三天四更,諸葛亮和魯肅坐著這二十條船來到江裡。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人面對面都看不清。船靠近了北岸曹軍的水寨,諸葛亮下令把船一字兒擺開,叫船上士兵擂鼓吶喊。

曹操摸不情虛實,不敢出兵,調集了一萬多士兵朝江裡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諸葛亮又把二十條船掉個頭,繼續擂鼓吶喊。天快亮了,霧還沒有散。這時候,船兩邊的草把子上已經插滿了箭。諸葛亮下令回去。曹操才知道上當了。

魯肅很佩服諸葛亮,說:“先生怎麼知道今天有大霧呢?”諸葛亮曰:“作將軍的怎麼能不知道天文、地利和陰陽呢?三天前我已經算到今日有大霧了。”

就這樣諸葛亮完成了造箭任務。這不得不讓周瑜很佩服,但周瑜的忌妒習氣還是無法容忍孔明的存在,老是藉機要除掉他。無奈最後還是被諸葛亮給氣死,在臨終用最後一口氣悲憤地喊出:”既生瑜,何生亮而後死去,享年36歲。魯肅說:他不是被孔明氣死的,是自己氣死自己的,這是句實話。只有過不去的自己,沒有過不去的敵人。

 

在三國志與三國演義的記載中,對於周瑜的形容都不同,《三國志》記載:“周瑜是一個氣量非常寬宏,性情大度的人。”並非小説《三國演義》中那樣心胸狹隘,忌賢妒能的人。《三國志》明確記載了周瑜是病死的,而非氣死的。但無論真正的實情是甚麼,對於古代這些賢者,他們的處事接物,都是一面借鏡讓後世的人可以學習與反省。

 

關羽與張飛對於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也是佩服不已的,只是有時候人性的忌妒心與懷疑心一旦升起時,往往看到的都是對方的負面與缺點,認為孔明的柔弱哪有本事打仗,也懷疑過他會奪權,要劉備謹防著他,劉備非但沒相信還斥責他們兩位兄弟,對孔明的愛護仍舊不變,看在關和張眼裡心裡頗不是滋味,所以也藉機刁難過孔明。

 

不同時代都存在著一些欺軟怕硬的人,因此就使世人産生了一種錯覺,自以爲以剛克剛才是聰明的表現。其實真正的強者都懂得以柔克剛,那才真正是大智慧的表現!

 

張飛和關羽這兩位既是勇者也是忠誠者,就是因為個性過於剛烈,所以死於小人的謀害,很可惜,以後有機會再對這兩位將軍多一點的探討與描述。

 

諸葛亮活得歲數不算長,這跟他的性格有關,諸葛亮的格言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以忠君扶蜀為先,把自身的健康放在一邊,既不練功,也不習武,飲食也不注重。諸葛亮深謀遠慮、運籌帷幄,這是很勞心又費神的事。他還習慣於早起晚睡,一生謹慎小心,不放心手下人做事,軍中事無巨細,事事過問,一整天下來必定是精疲力竭。這種身心勞累的負擔,年輕時還能應付,可是,一旦過了中年,身體機能衰退,體力就難以堪付囉。長期以來,勞逸不平衡,營養與精力消耗不平衡,再加上後期政治上處境艱難,軍事上進退維谷,因而造成心境上的郁郁寡歡,因憂慮嘔血而亡。

 

這麼一位智者算是英年早逝,很可惜。假設能再多活個幾十年,也許三國的歷史會不一樣,蜀漢也不至於這麼快就滅亡,套一句三國戲中最常說的:一切都是天意。

 

                               諸 葛 亮 年 譜

  年號

 公元

年齡

          生平及事跡

光和4

181

1

諸葛亮誕生於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

中平6

189

9

諸葛亮生母章氏去逝。

初平3

192

12

諸葛亮父親諸葛硅去世。

興平元年

194

14

諸葛亮與弟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諸葛亮玄收養,其兄諸葛謹同繼母赴江東。

初平2

195

15

諸葛亮叔父諸葛玄任豫章太守,他及弟妹隨叔父赴豫章(現南章)。

建安2

197

17

諸葛玄病故。諸葛亮和弟妹移居隆中。

建安4

199

19

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水鏡先生司馬徽。

建安12

207

27

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對劉備陳說三分天下之計,即著名的“隆中對”。旋即出山輔助劉備。[一說是襄陽隆中,也說是南陽,難定論?]

建安13

208

28

諸葛亮說服孫權與劉備結盟,參與赤壁之戰獲勝。

建安14

209

29

諸葛亮任軍師中郎將

建安16

211

31

諸葛亮與關羽、張飛、趙雲鎮守荊州。

建安19

214

34

諸葛亮留關羽守荊州,與張飛、趙雲率兵與劉備會師。劉備進成都,掌管巴蜀。諸葛亮任蜀軍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兼任大司馬府事。

建安20

215

35

諸葛亮整頓巴蜀內政。

建安23

218

38

諸葛亮留守巴蜀,籌集軍糧,供應在漢中作戰的劉備。

蜀章武元年

221

41

劉備登基,建立蜀國。諸葛亮任丞相。

蜀建興元年

223

43

劉備白帝城托孤諸葛亮。劉禪封諸葛亮為武鄉侯,領益州牧。

蜀建興2

224

44

諸葛亮調整巴蜀內政,穩定因劉備戰敗而混亂的人心。

蜀建興3

225

45

諸葛亮率軍南征,穩定南部四郡。 

蜀建興4

226

46

諸葛亮準備興師討魏。

蜀建興5

227

47

諸葛亮向後主劉禪呈交《出師表》進行北伐。

蜀建興6

228

48

北伐街亭失守,諸葛亮揮淚斬馬謖,自貶為右將軍,行丞相事。

蜀建興7

229

49

諸葛亮再次北伐奪取武都、陰平,恢復丞相職位。

蜀建興8

230

50

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興9

231

51

諸葛亮北伐攻祁山,破司馬仲達,大敗魏將張合。

蜀建興11

233

53

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閣,屯集糧食。

蜀建興12

234

54

諸葛亮再次北伐中病故於五丈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水晶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