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端午节   

農曆五月五日是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或五日節。由於五月份正值春夏交替、梅雨季節來臨,濕氣重的關係所以很多蚊蟲跟病菌正好很容易繁殖。以前的人就因為這樣認為五月是毒月很容易生病,也才會有各式各樣的名間習俗的產生。掛艾草、菖蒲,還有帶香包在身上達到驅蟲的目的。至於雄黃酒則是神話故事白蛇傳的插曲,用雄黃酒驅走白蛇達到同樣驅邪的作用。但其實雄黃是具有毒性的藥材,如非醫師調配還是別要輕易嘗試的好。
 
所以演變至今在端午節這一天,小朋友身上都要配戴香包,驅邪除魔又可以防蚊防蟲,保平安的作用。以及掛鍾馗的畫像驅鬼,成人飲雄黃酒。在小時候,媽媽也會拿辟邪的艾草幫我們洗澡,因為有驅邪一說!而台灣的打午時水 的風俗,亦即汲取端午節中午的自來水,據說有治病的療效,這午時水放至一年都不會壞掉。

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約前340~約前277)名平,又名正則,字靈均,是一位有智慧、有膽識、口才好、又很會寫文章、作詩的戰國時楚人,出身貴族。在國外是很好的使者,在國內能為楚王提供很好的意見,最重要的,他有滿腔的愛國熱忱,時時刻刻為國操心。 他的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楚懷王在位時,正是他最活躍的時期,而這個時期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之前。但是由於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強烈的衝突。

但楚王對他的變法政策不苟同,被奸丞所害流放在外。流放時也寫出他最真切的詩篇,可以理出他憂國憂民的心情。找不到志同道合的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還有什麼意義呢?就悲痛的抱起大石頭,往汨羅江一跳。重重的沉沒在江底,永遠離開人世間。這一天!正是 農曆五月五日.!百姓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怕他的屍體被海中的魚所吃,敲鑼打鼓嚇走魚群,然後用葉子包了米飯丟入江中把魚蝦胃飽。以後每年到了 五月五日 ,都要去河邊紀念他。當年划船敲鑼打鼓的緊張情形,逐漸演變成今天端午節的划龍船比賽,竹筒裝米也變成箬葉包粽子的習俗了,屈原的故事也就這樣流傳至今!

屈原的作品計有《離騷》、《天問》、《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凡23篇。


此外,《卜居》、《漁父》等篇是否為屈原所作,學術界尚有爭議。其中,《離騷》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國古代最長的一首浪漫主義抒情詩,全詩共二千四百多字。比喻生動,語言瑰麗、誇張、大膽,詩中融入大量的神話傳說及歷史人物故事,使詩篇波瀾起伏,千變萬化,雄偉奇觀。《天問》是古今罕見的奇特詩篇,它以問語一連向蒼天提出了172個問題,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學、哲學等許多領域,表現了詩人對傳統觀念的大膽懷疑和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水晶老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